寻谣计划

直到此刻,我对小河的了解依旧不多,牵涉到他的记忆全与《不会说话的爱情》有关,或者说与周云蓬有关。一个是《美丽心民谣·走江湖》里他与周云蓬合唱的《不会说话的爱情》,但我并不喜欢这一版。另一个则是罗永浩给周云蓬的诗集《午夜起来听寂静》作的序,开篇即提到小河:

二〇〇三年的前后,我和几个朋友每周都会去北四环的「无名高地」酒吧,看民谣歌手小河的演出。有一天,小河突然拔高嗓子,唱了一首明显不是他的风格的歌,旋律异常动听,因为几乎是清唱,所以歌词也听得清清楚楚。当时气场顿时异样起来,我们都觉得好像这不是庸俗的「歌词」和「歌曲」,而是久违了的「诗歌」和「音乐」。

奇怪的是,虽然我见过几回小河的照片,但却怎么也想不起他的脸,只是记得他和尧十三差不多,是一位清瘦的行吟诗人。这种感觉类似于有天你忽然想起一位十几年不见的老同学的脸,那些泛黄的片段就在你眼前播映,你甚至想起了他曾欠过你多少钱,但就是想不起他的名字,直到翻开毕业相册背面时才恍然大悟:「原来是叫李建国,这小子。」

而起意写这篇文章是因为晚饭时看了「一条视频」出品的《音乐鬼才拯救中国童谣,每一首都太动听了!》,虽然标题像是百度首页的资讯条目,但内容我却很喜欢。正如简介里所说,这只短片记录了小河走访各地,收集老人们记忆中不为人知、却又好听的童谣的故事。

这也就是「寻谣计划」——对老童谣进行挖掘与新编,希望将这些在我们视线之后的音乐重新带进我们的面前。在加速度的世界里吟唱来自过去的、缓慢的歌谣,并将它传承给我们未来的孩子——这是一件光是想象就能让人感到幸福的事情。

和所有喝着优酸乳成长起来的孩子一样,在我渴望成熟的时期,自然恨不得将所有与过去有关的东西都否定掉,嫌超人幼稚,嫌童谣老土,都是初中生了谁不听流行歌?谁还听儿歌?那多没面子。

而重新审视「童谣」是因为看了毕赣的《路边野餐》,陈永忠唱的《小茉莉》让我再次感受到童谣的动听。于是我开始疯狂地播放儿时爱听的歌,《童年》一下子把我拉回了躺在奶奶家阳台发呆的盛夏,现在已经回想不起当时的气温,只记得天空高阔,以至于让我产生了整片天空在我怀中的错觉,在蝉鸣声中把形状各异的白云幻想成神仙妖怪,看他们在风的吹拂下大战三百回合。

可以说,童谣对我来说是意义非凡的,我相信它对所有人来说也是如此。也因此我才会迫不及待地想分享《寻谣计划》,在人们急于炮制洗脑神曲的时代,有人愿意去找寻独属于我们的童谣这件事本身就值得敬佩,更别提这会带给我们的孩子什么。

我们的孩子不需要放任死守的寂寞,更不需要有人用廉价的方式跟他说谁谁谁不一样。我们不能因为自己喜欢吃垃圾食品,就将它喂给我们的孩子,他们的一生还很长,先让他们经历我们的过去,再让他们决定是否去往我们的未来。

多说无益,听听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