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李志
早早便刷完牙洗完脸躺在床上,准备等到零点过后提交已经持续了几个月的防控师生健康日报表。无聊中刷到一支讲述锤子科技编年史的视频,除去「如果你什么什么,那你就去什么什么」这段话我不认可外,这支视频无论文本、节奏还是配乐都是可圈可点的。在讲到「坚果 Pro 2」这一部分时,作者放入了罗永浩早年在吉林大学的演讲,在听到《米店》的前奏缓缓响起的时候我还是忍不住鼻尖一酸。
不知道多少人和我一样,第一次听到《米店》时听的并不是张玮玮和郭龙的原版,而是李志在《我爱南京》里的翻唱版本。今天在网易云音乐《米店》的评论区底下我们仍然可以看见李志发表的评论「又到一年三月,一手拿着苹果,一手拿着安卓,听原版的《米店》」,只不过当点击用户昵称时,弹出的只有「用户不存在」几个字。
没想到这么快就一年了。
与文艺作品里的描写不同,我的复读生活与分秒必争、精疲力尽、压力重重这类词汇谈不上一点关系。相反,我并没有遗憾自己当初决定复读的这个选择,而是庆幸,十分庆幸。但这不是因为我考上了一所更符合世人定义的好学校,事实证明无论在什么地方都不缺又蠢又坏的人。让我庆幸的是在复读的这一年来,我遇到了值得尊敬一生的语文老师,以及比高三时更像一个集体的班级。
庆幸之外,复读生活和政治课本一样是冗长枯燥的,两者唯一的不同是,直到高中生活结束我都没有背过几次政治课本,但却不敢缺课逃课一次,唯一能挥霍的只有从零点到六点那短暂的六个小时,只有在这六个小时里,你才能稍微像那么一点十七八岁的人。于是,在那样潮湿闷热、摩肩接踵的环境里,当你偶尔想伸头呼吸一口空气时,能看到的只有比你更高的堆在桌上的辅导书,以及比你更早阵亡在白日梦乡的备考学子们,只好又埋头栽进音乐与试题的世界。
由于暑假时之前的手机被我刷成了一个连吃喝拉撒都不会的废物,又值复读之际,自然不敢开口提买新手机的事,所以复读时我使用的是闲置在家不少年的 iPhone 3GS,虽然比起按键机这是不幸中的万幸,但 iOS 6.1.6 只能支持旧版本的 App——微信无法使用,微博与网易云音乐虽然能使用,可 iPhone 3GS 不支持 4G,所以你想在 Wi-Fi 环境外上网冲浪无异于痴人说梦,无奈之下我只好把喜欢的音乐通过电脑复制到自带的音乐应用里。虽然仅仅有 8 GB 的空间,但却同时拥有着周杰伦、五月天、坂本龙一、腰、万青,还有李志。
我知道李志是在高一,当时网易云音乐的歌手热度榜从上往下看,分别是周杰伦、陈奕迅、林俊杰、许嵩、李志,「李志?谁?」,从来没有听说过他的我不免疑惑,况且在一众流行歌手里面忽然崩出一名独立音乐人,实在很难不让人不好奇。于是我点开歌手主页一看,「长得贼眉鼠眼的,先听听音乐。《天空之城》,这不是动画名吗?港岛妹妹?低俗!第二首是《梵高先生》,谁的父亲死了?这都可以写进歌里?唱得一塌糊涂。最后一首是《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名字太长了吧?嗯,这旋律还不错」。旋律简单但朗朗上口,歌词与演唱不如人意是我对李志音乐的第一印象,对此前只接触过流行音乐的我来说,李志的音乐显然是粗糙的。所以在短暂的接触里,我只留下了《你离开了南京,从此没有人和我说话》。
高二、高三是我人生的前二十年里对我影响最为深刻的时期。我之所以成为今天的我,与那段时间有着极大的关系。在思想、主张、立场经历巨变的同时,那也是一段迷惘、飘摇、痛苦的时期。当弥天大谎背后血淋淋的真相被披露,当被灌输的高尚信仰一秒之间崩落,当发现真实世界并非如牢笼里所想象,那种感觉不亚于《双子杀手》里的 Junior 忽然发现自己只是一个克隆人。那段时间我整晚整晚地失眠,内心里充满着一万个《一万个为什么》解决不了的为什么,我愤怒,我不解,而这些到最后又归为无力。
喜欢上李志便是这段时期的事情,当时他推出了与靳海音管弦乐团合作的跨年现场专辑《李志、电声与管弦乐》,因为评论区里面「20 元的数字专辑,《回答》值 19 元」的评论,我点开了《回答》的 MV 观看,却没想到一下子被震撼到。一直以来我对「朗诵」这种创作活动是嗤之以鼻的,一群畜生对原文一窍不通但却套上公式似地字正腔圆、饱含深情起来,我能感受到的只有娇柔做作、病态浮夸。可李志朗诵的《回答》却和我记忆里联欢晚会、竞赛舞台上的朗诵全然不同,我看到他以一种泼妇骂街(这里不是贬义词)式的愤怒呐喊,情绪高涨之处浑身颤动。他的朗诵里有着一股力量,这种力量就像一头凶猛的野牛,锤子锤不倒它,怒骂骂不醒它,它只顾着往前冲,不管前方是出口,还是一列火车。说来奇怪,那时我对李志的为人一无所知,但那瞬间我不知为何便觉得他一定经历过我现在所经历的事情,他会了解我现在所感受到的、所遭受到的,他的音乐会给我所有的情绪一个出口。
后来在了解他以及他的音乐之后发现果然如此。他烧碟,他维权,他知道小镇青年没有独立音乐,他想去普及现场音乐,让更多人听到、看到、参与到现代音乐中来,于是叁叁肆出现。他从不吝啬自己的赞美,也不隐匿自己的厌恶,他是一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他相信着这个世界会好的。
可是这样一个从不顺应听众审美、从不顺从音乐市场的人,这样一个试图引导听众独立思考、质疑并批判存在本身的人,这样一个希望听众有着最基本的三观、不要对历史漠然的人却因为「行为不端」被封禁。我清楚地记得那天下午我正在吃晚饭,在刷微博的时候忽然得知他在各大社交平台上的主页被关闭、音乐作品在各大音乐平台上下架的信息,我连忙去网易云音乐上的歌单里面查看,全没了,一个活生生的人在整个简体中文网络里全无踪影。我处于彻头彻尾的愤怒之中,只觉得胸口有团火无法下沉,我恨不得揪出那些举报编罪的人、那些拍板定案的人、那些拍手称快的人,用尽生平最大的力气朝他们踹去。在微信上告知朋友这件事后,我发一条朋友圈——「失去李志」——是的,我们失去了李志,可我们失去的不仅是理智。
那天晚上我一直处于无法排解的愤怒之中,陷在「这个世界不会好」的情绪之中。失去李志之前,我们失去了陈升、黄耀明、何韵诗,失去李志之后,我们失去了 my little airport 以及更多因言获罪的人。行为不端,那什么是「端」?是自我阉割、自我审查吗?是没有思想、没有情感吗?是那些语言官方、不会出错的偶像吗?还是那些愚蠢健忘、站不起来的奴才?
那这个世界会好吗?言论审查的缝隙越来越让人难以喘气,立法司法的缺位让更多不公藏于海面之下,更多民众眯起眼睛来高歌并不太平的盛世。绝望的同时我的脑海里又常常出现李志在叁叁肆巡演纪录片中讲过的一段话:
以前我自己都不好意思讲,我天天他妈为这个国家为这个世界操心,我都觉得害羞,觉得自己装逼。但讲啊讲,说啊说,我觉得我他妈现在就这么想的,我就是想,这个国家要变好,这个世界要变好,这些人要变好,就应该这么做,这样才有意义。会好的,这个世界会好的。
就像他最后的喃喃自语「会好的,这个世界会好的」一样,我也相信着这个世界会好的,尽管我设想过还会有更坏的境况,尽管我知道会有更多刷新认知的事情,但我还是相信着这个世界会好的,或许我们等不到亲眼看到它变好的时刻,但是,会好的。
我想,在我个人的历史里会永远有着一起「四一二事件」,李志也永远会是我心里的「群星闪耀时」。